第104章 偷师三乙胺-《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2/3)页

    最后商谈的结果,厂长决定双方合作,给了吴见华一套图纸,并派人辅导技术。因祸得福,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鸿门宴居然成为了庆功宴。

    “来,我们三个小偷一起干一杯。”厂长幽默地说了一句,“但说真的,我好奇你们爬上墙头那一刻的心理情况,内心平衡否?”

    “内心是否平衡,关键是看人是否站在大地上,象厂长当年,为国为民,顶天立地,又何论内心的平衡不平衡。只有走钢丝的人才忧心种种内心平衡之类的感受。”王近之替吴科长作答。

    因祸得福,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鸿门宴居然成为了庆功宴。

    (本章完)

    第104章  偷师三乙胺

    这两年来,这两年来开发了这么多的产品,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技术简单,极容易被模仿,利润不高,另外没有一个产品的产值能够达到上亿。虽然给工厂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起不到彻底改善工厂产品结构的作用。

    经过调研工厂认为三乙胺产品市场容量很大。另外技术上面有一个特点,就是采取气相反应,跟反应釜反应设备上有本质的不同,不容易被人家模仿。并且在中国的南方没有任何一家生产厂家,市场竞争压力不大。

    但是技术呢,技术在哪里有呢?高等院校的技术停留在小试阶段,放大太不容易。北方辽宁这里,到是有这样的生产厂家。王近之,吴兄华与张吾忠三人一起出差辽宁。

    北方的经济并不活跃,国营大厂效益很不好。应当可以挖到人的,三人以客户要货的名义进入厂区,在参观过程中要到了几个班组长的家里电话号码。

    三乙胺反应设备以塔与管道反应器为主,与有机厂的设备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同时,里面的内部结构更无法知晓。三人边看边记,虽怱怱半小时,回旅馆一凑,也画出个大概。

    晚上,吴科长电话联系,向几位班组长许以高薪,北方老工业区的工人有个特点,求稳,当你去向它挖人的时侯,他们的工人心里对国营厂特别的留恋,高薪根本触动不了他们的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