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没搞技术,可也是机修出身的,结构一说,人家依样画葫芦还做不出来?不用多说了,自个写份检讨去吧。”刘厂长挥了挥手,结束了本次谈话。 产品是我夜以继日地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人家站边上冷言冷语的,不断地出难题,现在,搞成功了,一个小小的疏忽,居然要我作检讨!一个气相反应的产品,反应器与催化剂的结构复杂着呢,不象普通的化工合成,在烧瓶里一搞产品就出来了,听讲座的又是老师与在校的学生,如果说其它产品上的借鉴是可能的,说就凭这一次讲座就把产品技术偷走了,可能性有多大?去他妈的检讨,王近之忿忿不平地走出厂长室。 吡咯生产依然很顺利,转眼到月底,三个月时间到期了,通过炉膛看去,反应器表面上起了一层明显可见的氧化层,可没有烧穿,还能够正常地反应,就代表着我完成任务,反应器的周期超过了三个月。 “除了车间总结外,还有一份检讨一并交上来,不交的话,后果你自个负责。”邵厂长声色俱厉地对王近之说。 (本章完) 第224章 牛不饮水强按头 校庆,各地过来的客人太多,姚老师实在抽不出空来,电话里回复说,讲座时必带同事们一起过来捧场讨教。 王近之工大周年庆时在系里的讲座一开始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没有想象中的大,学生反应十分平淡,但应邀而来旁听的十几位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老师们却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用掌声给予鼓励。 讲座后,姚老师又邀请王近之在小范围内进行气相反应器传热结构的讨论。 “物理化学教课书中,很多传质传热的内容,可是,这个温度档的实例极少,你填补了一个产业化的空缺,你的实战能力真的是出类拨萃,没得说的,有没有兴趣到校办厂里工作,作为车间主任?”姚老师曾听高老师讲过王近之目前的处境,讲座结束,立即向王近之发出邀请。 在向外进行产品转让时,老师们把自个认为最有前途的产品留下,所以,高校的校办厂效益不错,可是,因为学校出来的人从理念角度上还带有学者气,所得到的工艺往往不接地气,真的实施时,各种产业化的问题就冒出来了。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实在对不起,父亲的身体不太好。”王近之婉拒了姚老师的邀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