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亨利的辛劳付出-《梦回重生英伦》


    第(2/3)页

    其他几家中文报刊的主编都比较好打交道,商业开路,一切好说。但有四家中文报刊的主编,性情比较有特点,给你重点介绍一下:

    香港文汇报:它是由上海文汇报同仁与当时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共同创办的。主编李良,意识形态偏向大陆,有一些文人愤青性情。对于英国殖民香港,一向不怎么感冒,不好打交道,可以选择性的放弃。

    明报:1959年,查良镛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主编查良镛,比较传统的中国式文人,表面清高。

    亨利疑惑的询问:等等,戴维,这个表面“清高”是怎么个意思?

    戴维回应道:这个表面“清高”的意思,就是表面上,要少谈论“钱”这个俗物,多谈论高雅的事物。

    所以对于和查良镛接触,打交道。利益上的事情,不用口头多议,详细写在合作计划上,双方意会就好。

    东方日报:1969年1月22日创刊。为东方报业集团马惜珍等人创办。除香港、两岸及世界新闻信息外,更有产经、娱乐、体育、波经、马经、副刊等栏目。

    而马惜珍是社团出身,那些风花雪月的风雅事物,就不必同他谈论了,也说不到一起去。跟他打交道,气势要足,不用太谦虚应付。合作的事情,口头讲清楚就行。

    香港商报:创办于1952年,多年来,荣列本港最受欢迎十大中文报章之一。

    在香港投资者中,影响最大。主编查理-刘,入籍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毕业,年龄和亨利相仿。

    他管理下的香港商报,商业化气息浓厚,秉承着多大的利益办多少事的商业逻辑。

    只要利益丰厚,你的那份基金“跟风”计划,倒是可以和他,深入的交流合作。

    不过,查理-刘,此人的性情比较虚伪,自负。对于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倒是很有一套说辞,是他的立身本钱之一。

    所以在和他的接触谈论时,很可能,他会在你面前炫耀一番他经济学理论的成就。你不必在这个方面和他理论,多恭维下他的经济学理论成就,满足他的炫耀就好。

    听完戴维的介绍,亨利对他表示了利益互换,友谊常在的行业潜在意思。戴维会意,辞别挂断了电话。

    放下了电话的亨利,回想了刚才戴维的介绍,对于香港商报的主编查理-刘的性情做派,有些不认可。

    “这他娘的,什么狗屁经济学理论啊!还经常拿出来在他人前炫耀个不停。

    而且就学的纽约大学商学院,也不是多么知名的学府嘛!在美国,也就是211这个级别的大学而已。又不是毕业于哈弗商学院这样的985世界名校。有什么好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