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于谦,国士也,汉王伶仃大醉-《大明:穿成汉王,朱瞻基却重生了》


    第(1/3)页

    “来,大侄子,快坐!”

    汉王热情招呼朱瞻基。

    太子看了朱瞻基一眼轻“嗯”一声。

    朱瞻基的身后是一个身穿麻衣的年轻男子。

    此男子面黄肌瘦,穿着朴素显得跟屋中人格格不入。

    “草民于谦参见太子,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后看了汉王一眼又看向朱瞻基。

    “这是我二叔,汉王。”

    于谦知道汉王是谁后又行礼。

    “草民于谦见过汉王爷。”

    太子和汉王同时说道:“免礼。”

    “这就是你跟孤念叨半天的那个举子?”

    朱瞻基一笑,“正是,爹。”

    汉王的目光直直放在于谦身上,让本来就略有紧张的于谦,手指微微发抖。

    于谦,史书中记载的一身死万民涕的明朝好官。

    汉王没想到的是,朱瞻基与于谦竟然这么早就认识了。

    “既然你那么看重他,那孤就来考考他。”

    “潘阳湖之战,谁献策火攻?”

    “水军元帅郭兴。”

    “既然参加科举,那就说说你认为的的从政之道。”

    于谦不卑不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诸子先贤,吾等立志于学,明事理,知圣贤,以史为鉴。若为官,上比先贤,下抚黎民……”

    于谦之论,太子眼中精光乍现,朱瞻基眼中的欣赏之意愈发浓厚。

    汉王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边听边饮。

    此时他的心中一片唏嘘,遥想在现代,科举就好比是公务员考试。

    然而参加这考试的人都只是想端上一个铁饭碗,为自身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真正抱着一颗安国利民之心去的又少之又少。

    今日,汉王在于谦这个千古流芳的好官身上,看见了一颗真正的为民为国的赤忱之心。

    汉王只能说自己以前眼界短浅,格局小了。

    在现代的自己,虽想报效祖国,但是自己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只是随大流,端个铁饭碗,图个安稳。今日在于谦身上学到很多,比如报效祖国的方式也不定从政。

    做个爱国企业家,让更多人有工作收入,也是一点微薄的力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