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面对谢于锋,少年是打心眼里敬佩这位谢前辈,更别提对方如今还肯教自己剑术,李子衿是完完全全把谢于锋当做恩师看待的。 尽管如此,饭还是要吃的,少年道了声谢,举起碗,狼吞虎咽起来,心里暗暗决定明天练剑不能这么晚了,得早些回来烧火做饭,白吃白住太不合情理。 晚饭后,李子衿去竹林中砍下几株翠竹,又花了两个时辰给自己做了一张竹席,虽然简陋了些,可总比那些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可怜人好多了,人生在世,能有一处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哪怕只是方寸之地,依然难能可贵。 知足常乐。 练剑一天,李子衿累坏了,倒床就睡,竹屋的另一头,与少年相隔了一张竹桌的谢于锋却躺在竹席上,望着窗外的皎皎月色,想起了自己的师父。 ———— 一个青葱少年倒持长剑,蹦跳不已,跑到老人身边问道:“师尊师尊,咱们的剑术为什么叫共情呀?” 老人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先看了看弟子,又看了看广阔山河,再看了看自己看不见的那条光阴流水,看了看扶摇天下的九州画卷,想了想后说道:“人间应有共情。” ———— 无定山的竹林中,少年日日练剑,每日赶在日落之前会去无定河里以竹子削尖,作鱼叉使,看能否为两人捉上一两条鱼,若是抓得到,那么晚饭便能加菜,捉不到,就只能以竹笋和竹荪为食,其实更多时候,二人就只能吃一盘竹笋而已,因为无定山这片竹林中的竹荪极为稀少,总需要少年跑很远的路才找得到。 而对于每日陪谢于锋饮酒这件事,李子衿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只是后来谢于锋有次故意往菜里多加了一把盐,把李子衿咸的满地打滚,无定河又太远,最后只能是舍远求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少年后来都很自觉。 除了练剑之外,李子衿闲暇之余还会去无定河的衣冠冢和无名碑前看看那些以身殉道的前辈们。 因为关于拜剑阁,他其实知道一些秘辛,是那位剑术通神的老前辈,曾经三言两语中透露给自己的。 当时那位老前辈曾说“南剑、东海、西天、昆仑,这四个地方,分别有四座压胜之物。镇剑阁、伏魔楼、诛邪寺、降妖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