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战启(下)-《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第(2/3)页
“吼~~”
…………
晋阳。
“公子,都亏了您的主意,我和老苏这一趟多收了三成还多。”张世平一脸喜笑,乐呵呵的道。在他身边,坐了当初在涿郡贩马时一起受过刘备保护,又一同出资资助刘备起兵的苏双,俱是一脸喜色,看来最近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二人都是中山商人,在刘备主政中山的那几年,两人仗着与刘备的关系铁,势力急剧扩张,财富在短短两年翻了好几番,委实让人眼红不已。后来两人见刘备转到了并州,私下合计一下,这冀州的水太深,自己又与刘备关系紧密,也不定新任父母官认不认同自己,还不若干脆随了刘备一同迁往并州算了,也省得将来有人找自己麻烦时想跑都跑不掉。这才变卖了家财,举家随刘备迁到了并州,并捐了大量家财出来资助并州重建,反正他们跟刘备也是老关系了,自然知道刘备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不怕血本无归。
因为苏双张世平也是老关系了,刘封发动工匠新鼓捣出来的低廉优质的正心纸就通过他们二位的商号卖到大汉十三州一部去,再让他们从各地为并州买来粮食耕牛铁具,进一步充实了并州的实力。并州能迅速稳定下来,他二人功劳不小。当然,获利也不少。
可以说,除了参与军机和战场杀伐之外,苏双和张世平也算得是刘备的原从人员了,而且是除了关羽张飞简雍,资格比任何人都老。当然,这也只是他二人私底下玩笑罢了,毕竟是商人,士农工商,商人可是最上不得台面的,连丝绸都穿不得。而像中山甄家这种巨富豪商,几所以地位如此高,竟能与袁绍结亲,出入于将相厅堂,也不是因为他们有钱,只是因为甄家“世吏二千石”,也是世家高门罢了。当然,甄家有钱也是一大原因。
刘封微微一笑,道:“二位,我还有一个点子,你们看看可以多开门路,好好赚上一笔。”
两人大喜:“公子尽管吩咐,我二人无有不从!”
“是这样的,你们也知道,我在正心书院藏了几千册原来皇家孤本秘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前些时候已令人各多抄录了几份,我自己也要了一份。择出其中几十册,送与二位,想让二位将它卖出去!”
“卖?卖书?”两人大吃一惊,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起来。也难怪他二人要吃惊了,在这个时代,非但纸贵,书还都是手抄的,既要抄得工整,还不得出现错字漏字,极耗工时精神,如此一来,书籍不可避免的便被神圣化了。向来只有借的,送的,还真是没有听说过有卖的。当初刘封发动正心书院学子为书院抄书,每人发给工钱,不少学子竟还反对,宁愿干白工,还乐此不疲的,理由是代先贤传言是士人无上之光荣,不能沾了铜臭气。便是蔡邕也一力反对,后来听刘封说是为那些贫困学子解决少许生活问题,这才同意了下来。
而且,这书既是手抄的,纸又贵,一本书的定价就更是低不得了,寻常人家根本就买不起,而那些买得起的人家,哪家不是累世豪富?累世豪富,自然是家有藏书了那一种人了,既有藏书又何必买,而且买来的还不定有无错字漏字呢。
看着两人吃惊的模样,刘封微微一笑:“二位不必惊讶,这卖书的价格,不会高于纸张价格的三到五倍,其实就是比这纸张贵出一两倍,也是有利可图的。当然,将来如何定价,二位比我在行,自然由二位说了算。”他既然想到了卖书的事,自然也考虑以了其中的种种可行不可行之处,否则又怎么会冒冒然的异想天开。
苏双与张世平相视一眼,俱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看着刘封自信满满的样子,又有些被打动了起来,一本书三五倍于纸张的价格,确实不贵,甚至还可以说,是便宜了。苏双迟疑的道:“公子必然是别有妙法了,请公子教我二人?”
第(2/3)页